• 1 总 则

    • 1.0.1  为统一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技术要求,做到安全可

    • 1.0.2  本规范适用于水运工程的水工钢结构设计,其中船

    • 1.0.3  水运工程的钢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,

  • 2 术 语

    • 2.0.1  抗滑移系数  slip coefficien

    • 2.0.2  应力循环次数  number of stre

    • 2.0.3  脆断  brittle fracture  

    • 2.0.4  撬力  prying force     螺

    • 2.0.5  屈曲  buckling     杆件或板件

    • 2.0.6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  composite st

  • 3 基本规定

    • 3.1 一般规定

      • 3.1.1  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强度、稳定性和刚

      • 3.1.2  钢结构的设计文件,应注明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、

      • 3.1.3  新型或大型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应进行必要的设计计

      • 3.1.4  本规范除疲劳计算及船闸闸门和阀门、船坞坞门的

      • 3.1.5  钢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失效可能产生的后果,参照

      • 3.1.6  承重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

      • 3.1.7  钢结构设计应区分下列四种设计状况:    

      • 3.1.8  钢结构的四种设计状况应分别按下列规定的极限状

      • 3.1.9  钢结构设计考虑的极限状态应采用相应最不利的作

      • 3.1.10 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、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

      • 3.1.11  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、作用的标准值

    • 3.2 材 料

      • 3.2.1  钢结构宜采用碳素结构钢、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或

      • 3.2.2  承重结构的钢材牌号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、荷载特

      • 3.2.3  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、

      • 3.2.4 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所采用的钢材,应根据所

      • 3.2.5  焊接结构用铸钢节点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《

      • 3.2.6  连接轴、支座辊轴和铰轴宜采用35或45优质碳

      • 3.2.7  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3.2

      • 3.2.8 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3.

      • 3.2.9  计算结构构件或连接时,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

      • 3.2.10  钢材和钢铸件的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3.2.1

    • 3.3 变 形

      • 3.3.1  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3.3.1中所列限值

      • 3.3.2  挠度计算值超过跨度的1/1600时,宜将受弯

    • 3.4 防 护

      • 3.4.1  钢结构的防腐蚀设计应与结构设计同时进行,防腐

      • 3.4.2  钢结构构件的防火保护层应根据防火等级对不同构

  • 4 构件计算

    • 4.1 一般规定

      • 4.1.1  直接承受动荷载的结构,动荷载设计值在计算强度

      • 4.1.2  钢结构设计时应采取避免构件受扭的构造措施。扭

    • 4.2 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

      • 4.2.1  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应根据杆端约束和构件几何长

      • 4.2.2  确定桁架弦杆和用节点板与弦杆连接的单系腹杆的

      • 4.2.3  桁架弦杆侧向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为节点长度的2倍

      • 4.2.4  桁架再分式腹杆的受压主斜杆及K形腹杆的竖杆,

      • 4.2.5  确定在交叉点相互连接的桁架交叉腹杆的长细比时

      • 4.2.6  桁架杆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4.2.6的限值。

      • 4.2.7 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缀件为缀条时,其分肢的长细

    • 4.3 强度和稳定性

      • 4.3.1  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应满足式(4

      • 4.3.2 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满足下式要求:

      • 4.3.3  构件长细比应按下列规定确定。   4.3.3

      • 4.3.4 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应按式(4.3.2

      • 4.3.5  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或双槽钢构件,可按实腹

      • 4.3.6  受弯构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验算正应力、剪应力

      • 4.3.7 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4

      • 4.3.8  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: 式

      • 4.3.9  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

      • 4.3.10  焊接钢板梁腹板应按下列规定配置加劲肋,并应

      • 4.3.11  梁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不应大于

      • 4.3.12  箱形截面梁受压翼缘板在两腹板之间的无支承宽

      • 4.3.13  箱形轨道梁翼缘板纵向加劲肋的间距应满足第4

      • 4.3.14  梁腹板横向加劲肋的最小间距应为0.5倍的腹

      • 4.3.15  受压构件中的翼缘板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

      • 4.3.16  工字形和H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,腹板计算高度

      • 4.3.17  箱形截面的受压构件中,受压翼缘的宽厚比应满

      • 4.3.18  圆管截面的受压构件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1

    • 4.4 变 形

      • 4.4.1  计算构件变形时可按构件的毛截面计算,不考虑螺

      • 4.4.2  构件的变形计算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相应的

  • 5 连接计算

    • 5.1 一般规定

      • 5.1.1  钢结构宜采用焊缝连接,也可采用螺栓连接或铆钉

      • 5.1.2  钢结构的焊缝布置和焊接工艺应避免应力集中,并

      • 5.1.3  焊缝连接的焊件可采用对接或T形连接,焊缝的主

      • 5.1.4  普通螺栓用作受剪连接时宜选用精制螺栓。

    • 5.2 焊缝连接

      • 5.2.1  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、荷载特性、焊缝形式、

      • 5.2.2  对接焊缝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5.

      • 5.2.3  直角角焊缝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5

      • 5.2.4  斜角角焊缝和部分焊透的对接焊缝的计算应按现行

    • 5.3 螺栓与铆钉连接

      • 5.3.1  普通螺栓、锚栓和铆钉连接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。

      • 5.3.2  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

      • 5.3.3 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5

      • 5.3.4  在构件的节点处或拼接接头的一端,当螺栓或铆钉

      • 5.3.5  下列情况的连接中螺栓或铆钉的数目应增加。  

    • 5.4 节点板

      • 5.4.1  连接节点处板件在腹杆拉力作用下的强度应按下列

      • 5.4.2 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应符

    • 5.5 支 座

      • 5.5.1  钢结构的支座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、使用条件以及

      • 5.5.2  平板钢支座宜用于跨度小于12m的钢结构。其底

      • 5.5.3  弧形钢板支座和辊轴支座宜用于跨度为12~24

      • 5.5.4  滚轮支座(图5.5.4)宜用于活动钢引桥。滚

      • 5.5.5  铰轴支座(图5.5.5)的圆柱形枢轴,当两相

      • 5.5.6  板式橡胶支座宜用于中小跨度的桥梁,其设计应符

      • 5.5.7  盆式橡胶支座宜用于跨度较大的桥梁,其设计应符

      • 5.5.8  球形钢支座宜用于大跨度桥梁,其规格应根据荷载

      • 5.5.9  橡胶、球形活动支座摩擦系数按国家现行标准取值

  • 6 疲劳计算

    • 6.0.1 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

    • 6.0.2  疲劳计算可采用容许应力法,应取动力荷载标准值

    • 6.0.3  应力循环内应力幅保持常量的常幅疲劳,应满足下

    • 6.0.4  应力循环内应力幅随机变化的变幅疲劳,当能预测

    • 6.0.5  构件表面温度大于150℃、处于海水腐蚀环境、

  • 7 构造要求

    • 7.1 一般规定

      • 7.1.1  钢结构的构造应便于制作、运输、安装和维护,结

      • 7.1.2 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,除钢引桥桥面系

      • 7.1.3  焊接结构的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等特殊措施的采

      • 7.1.4  钢结构应根据其型式、组成和荷载的不同情况,设

    • 7.2 焊缝连接

      • 7.2.1  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。不同强度的钢材连

      • 7.2.2  焊缝应避免立体交叉和在一处大量集中,焊缝的布

      • 7.2.3  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应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现行

      • 7.2.4  在对接焊缝的拼接处,当焊件的宽度不同或厚度在

      • 7.2.5  角焊缝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7.2.5

      • 7.2.6  在直接承受动荷载的结构中,角焊缝表面应做成直

      • 7.2.7  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(图7.2.7)宜采用

    • 7.3 螺栓连接与铆钉连接

      • 7.3.1  每一杆件在节点上以及拼接接头的一端,永久性的

      • 7.3.2  高强度螺栓孔径应采用钻成孔。摩擦型连接的高强

      • 7.3.3  在高强螺栓连接范围内,构件接触面的处理方法应

      • 7.3.4  螺栓或铆钉的距离应满足表7.3.4的要求。

      • 7.3.5  C级螺栓宜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,在下列

      • 7.3.6  型钢构件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,其拼接件宜

      • 7.3.7  对直接承受动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连接应采用双螺

      • 7.3.8  沉头和半沉头铆钉不得用于沿其杆轴方向受拉的连

      • 7.3.9  沿杆轴方向受拉的螺栓或铆钉连接中的端板,应采

    • 7.4 结构构件

      • 7.4.1  在缀件面剪力较大或宽度较大的格构式柱宜采用缀

      • 7.4.2  格构式柱或大型实腹式柱,在受有较大水平力处和

      • 7.4.3  焊接桁架应以杆件形心线为轴线,螺栓或铆钉连接

      • 7.4.4  当焊接桁架的杆件用节点板连接时,弦杆与腹杆、

      • 7.4.5  节点板厚度应根据所连接杆件内力的大小确定,但

      • 7.4.6  焊接钢板梁的横向加劲肋与翼缘板相接处应切角,

      • 7.4.7  结构运送单元的划分,除应考虑结构的受力条件外

      • 7.4.8  结构的安装连接应采用传力可靠、制作方便、连接

  • 8 钢 引 桥

    • 8.1 一般规定

      • 8.1.1  钢引桥宜选用普通桁架式或空腹拱桁式结构,亦可

      • 8.1.2  钢引桥宜布置成双主梁型式,主梁间的中心距不宜

      • 8.1.3  钢引桥的施工和使用期间均应保证其抗倾覆稳定性。

      • 8.1.4  有动荷载作用时应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。结构的自

      • 8.1.5  开口下承式钢引桥必须验算其主桁的受压弦杆或主

      • 8.1.6  钢引桥设计中除兼作趸船撑杆的钢引桥外,钢引桥

      • 8.1.7  当趸船纵倾使钢引桥受扭时,应计入扭转对结构的

      • 8.1.8  钢引桥在制作时应按第3.3.2条规定设置纵向

      • 8.1.9  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钢引桥,拉杆、人行道托架和

      • 8.1.10  设计低水位时,钢引桥的行车道坡度不宜大于1

      • 8.1.11  钢引桥应设置栏杆。

      • 8.1.12  港区的特大型钢引桥,可根据其使用功能参照现

    • 8.2 桥面系

      • 8.2.1  桥面系的桥面板宜采用钢面板,也可采用钢筋混凝

      • 8.2.2  海港引桥钢面板厚度不宜小于6.0mm,河港引

      • 8.2.3  桥面系的梁格宜由横梁和纵梁组成。横梁间距应与

      • 8.2.4  横梁和纵梁宜采用槽钢或工字钢等轧制型钢,其高

      • 8.2.5  按平面杆系结构计算时,纵梁可根据其与横梁的连

      • 8.2.6  横梁应按跨度等于主梁或主桁中距的简支梁计算。

      • 8.2.7  桥面系的连续长度超过80m时,结构分析模型宜

      • 8.2.8  必要时,端横梁应考虑在其下用千斤顶顶起钢引桥

    • 8.3 联结系

      • 8.3.1  钢引桥的联结系可由纵向水平联结系和横向联结系

      • 8.3.2  钢引桥应在其上下弦杆或翼缘平面内布置纵向水平

      • 8.3.3  纵向水平联结系宜采用交叉形或菱形桁架,不宜采

      • 8.3.4  纵向水平联结系可按承受横向水平荷载的平面桁架

      • 8.3.5  计算上平面纵向水平联结系在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

      • 8.3.6  纵向联结系除承受上述横向水平荷载外,还应计算

      • 8.3.7  位于受压弦杆平面内的纵向联结系斜杆,除按第8

      • 8.3.8  钢引桥应根据结构型式设置相应的横向联结系。上

      • 8.3.9  横向联结系应布置在主桁竖杆或主梁竖向加劲肋的

      • 8.3.10  横向联结系应与主梁的上下翼缘连接。横向联结

      • 8.3.11  计算桥门架各杆件因受上平面纵向联结系横向反

      • 8.3.12  由单根型钢组成的联结系拉杆,可不考虑杆件连

      • 8.3.13  由单个角钢组成的联结系压杆,当仅以一个肢与

    • 8.4 实腹板梁式主梁

      • 8.4.1  实腹板梁式主梁的截面形式宜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

      • 8.4.2  由不计冲击的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实腹板梁式

      • 8.4.3  焊接实腹板梁的翼缘宜用一层钢板制成。当采用两

      • 8.4.4  板梁在支承处和较大的固定集中力作用处应设置成

      • 8.4.5  焊接板梁的焊缝布置宜满足下列要求:    

      • 8.4.6  板梁翼缘拼接时,拼接板净截面积应比被拼接翼缘

    • 8.5 桁架式主梁

      • 8.5.1  桁架的结构分析模型可与联结系、桥面系一起按空

      • 8.5.2  由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桁架式主梁竖向挠度不

      • 8.5.3  桁架杆件重心线应在各节点处交汇于节点中心,否

      • 8.5.4  当杆件截面高度与节长之比大于1/10时,应计

      • 8.5.5  当桁架杆件承担非节点荷载时,该杆件除作为桁架

      • 8.5.6  与桥面系横梁、横向联结系形成闭合框架的桁架竖

      • 8.5.7  主桁受拉杆件的拼接板净截面积应比被拼接拉杆的

      • 8.5.8  节点板可作为弦杆的拼接板,其计算面积应取与弦

      • 8.5.9  节点板在任何截面上的强度均不应小于被连接杆件

      • 8.5.10  主桁节点板除按第5.4.1条验算强度外,尚

      • 8.5.11  节点板的尺寸与外形应紧凑、简单,不应出现凹

      • 8.5.12  桁架端斜杆或端竖杆作为桥门架的一部分应按第

      • 8.5.13  H形截面杆件宜根据需要设置排水孔。

    • 8.6 空腹拱桁式主梁

      • 8.6.1  空腹拱桁式主梁内力应按刚架模型计算。

      • 8.6.2  由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空腹拱桁式主梁竖向挠

      • 8.6.3  主桁杆件应按偏心受力构件验算其强度、局部稳定

      • 8.6.4  主桁的弦杆和腹杆宜采用箱形截面,受力较小时也

      • 8.6.5  主桁的弦杆和腹杆宜宽度相同,节点构造应简单,

      • 8.6.6  主桁的腹杆宜均匀布置,其节间距宜控制在1/8

      • 8.6.7  主桁上弦联结系的布置应根据结构的整体稳定承载

      • 8.6.8  主桁端部上、下弦杆之间应采用弧形节点板连接。

  • 9 箱形轨道梁

    • 9.0.1  箱形轨道梁承受竖向荷载时,应按单向受弯构件进

    • 9.0.2  码头前波峰面高于轨道梁底面时,箱形轨道梁应进

    • 9.0.3  箱形轨道梁的高度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,并宜

    • 9.0.4  由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引起的箱形轨道梁竖向挠度不

    • 9.0.5  箱形轨道梁在制作时应按第3.3.2条规定设置

    • 9.0.6  箱形轨道梁受压翼缘板在两腹板之间的中心距不小

    • 9.0.7  箱形轨道梁翼缘板和腹板内侧应设置纵向加劲肋,

    • 9.0.8  箱形轨道梁上翼缘内侧,对应于轨道位置应设置承

    • 9.0.9  箱形轨道梁应设横隔板,其尺寸、布置应满足下列

    • 9.0.10  箱形轨道梁的支座设计应按第5.5节的有关规

  • 10 钢 管 桩

    • 10.0.1  钢管桩不宜采用Q235A、Q345A钢。

    • 10.0.2  钢管桩设计应验算其使用期和施工期的强度和稳

    • 10.0.3  钢管桩的设计壁厚应由有效厚度和预留腐蚀厚度

    • 10.0.4  钢管桩管壁计算厚度使用期应取有效厚度,施工

    • 10.0.5  钢管桩的外径与有效厚度之比不宜大于100。

    • 10.0.6  钢管桩宜采用两点吊或四点吊,桩长大于60m

    • 10.0.7  钢管桩不宜水上接桩。必须在水上接桩时,在同

    • 10.0.8  钢管桩焊接焊缝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10.

  • 11 钢 板 桩

    • 11.0.1  钢板桩可采用圆管型、H型、U型、Z型和组合

    • 11.0.2  钢板桩的内力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《板桩码

    • 11.0.3  钢板桩可按压弯构件计算,其单宽强度应满足下

    • 11.0.4  采用U型钢板桩时,非焊接组合的U型钢板桩的

    • 11.0.5  钢板桩吊运时其自重力应乘以动力系数,水平吊

    • 11.0.6  钢板桩设计应采取防腐蚀措施,钢板桩的设计壁

    • 11.0.7  相邻钢板桩接长焊接的位置应交错配置,错开的

    • 11.0.8  钢板桩的转角桩可由原钢板桩沿纵向割下的带锁

  • 12 钢 撑 杆

    • 12.0.1  钢撑杆宜采用两个方向刚度相等的方形或圆形截

    • 12.0.2  撑杆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按偏心受压、偏心受拉构

    • 12.0.3  实腹式圆形截面钢撑杆的计算和构造除应符合第

    • 12.0.4  钢撑杆两端应设置拉环,用铁链分别与趸船、撑

    • 12.0.5  格构式钢撑杆的缀件宜采用缀条,也可采用缀板。

    • 12.0.6  格构式撑杆的布置宜满足下列要求:    

    • 12.0.7  格构式撑杆和截面较大的实腹式撑杆应设置横隔

    • 12.0.8  钢撑杆两端支撑点可采用自由搁置、十字铰或球

  • 1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

    • 13.1 一般规定

      • 13.1.1  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、跨度适中的构件,经技术

      • 13.1.2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翼板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板或

      • 13.1.3  组合梁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时应按弹性分析方法

      • 13.1.4  组合梁的变形应按弹性方法进行计算,并应考虑

    • 13.2 计 算

      • 13.2.1  组合梁翼板的有效宽度(图13.2.1)应按

      • 13.2.2  采用弹性计算方法计算组合截面中钢梁的应力时

      • 13.2.3  采用塑性计算方法进行设计时,可假定塑性中和

      • 13.2.4  组合梁在计算抗弯承载能力时,正弯矩作用区段

      • 13.2.5  组合梁截面上的抗剪承载力采用弹性分析方法时

      • 13.2.6  抗剪连接件的计算,应以弯矩绝对值最大点和零

      • 13.2.7  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每个剪跨区段内需要的连接

      • 13.2.8  组合梁的板托和翼缘板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《钢

      • 13.2.9  组合梁的挠度应分别按持久状况的标准组合和准

      • 13.2.10  连续组合梁受拉混凝土翼板的裂缝宽度可按持

    • 13.3 构造要求

      • 13.3.1  组合梁设板托时,其外形尺寸及构造除应满足图

      • 13.3.2  组合梁边梁混凝土翼板的构造应满足图13.3

      • 13.3.3  抗剪连接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。   13

  • 14 船闸闸门和阀门

    • 14.0.1  闸门和阀门结构设计应进行强度、稳定性和刚度

    • 14.0.2  闸门和阀门的梁系宜采用同层布置方式,并应考

    • 14.0.3  闸门和阀门的主梁可按等荷载原则布置。主梁间

    • 14.0.4  主梁应根据门体的稳定、跨度和荷载采用实腹式

    • 14.0.5  闸门和阀门的门体宜设置门背联结系和竖向联结

    • 14.0.6  闸门和阀门承重构件的钢板厚度或型钢截面不应

    • 14.0.7  闸门和阀门结构构件的连接宜采用焊接。运转件

    • 14.0.8  设计焊接结构和构件时焊缝宜对称于构件重心,

  • 15 船坞坞门

    • 15.0.1  船坞坞门可采用浮箱式或卧倒式。

    • 15.0.2  浮箱式坞门可采用两层或三层甲板形式。根据中

    • 15.0.3  坞门梁格布置中,面板支承的长短边之比宜大于

    • 15.0.4  坞门门体大梁的最大挠度与计算跨度之比不宜大

    • 15.0.5  坞门构件的允许长细比,应不大于表15.0.

    • 15.0.6  浮箱式坞门的厚度可取浮箱门长度的1/4~1

    • 15.0.7  浮箱式坞门为两层甲板时,上部应为水泵舱,下

    • 15.0.8  浮箱式坞门应满足横向初稳性高度的要求。

    • 15.0.9  上部设有大潮汐舱的浮箱式坞门应进行纵向稳定

    • 15.0.10  新建浮箱式坞门完工时应进行倾斜试验和浮沉

    • 15.0.11  大、中型坞门宜选用气控操作式;小型坞门宜

    • 15.0.12  潮差较大地区卧倒式坞门宜采用双面板结构;

    • 15.0.13  对重要的气控操作式卧倒门应做水力模型试验

    • 15.0.14  坞门主要受力构件的钢板厚度、型钢截面不应

    • 15.0.15  钢坞门防腐蚀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坞门使用年限

    • 15.0.16  用于海域的坞门钢板腐蚀富裕厚度可取1~2

    • 15.0.17  卧倒门应设置简易的角度指示器、锁定器或拉

    • 15.0.18  卧倒门两个支铰应对称设置,支铰设计应考虑

  • 附录A 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

    • A.0.1  板件厚度不大于40mm的轴心受压构件,对x轴

    • A.0.2  板件厚度大于40mm的轴心受压构件,对x轴及

  • 附录B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

    • B.0.1 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可按表B.0.1-1~

    • B.0.2 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

  • 附录C 轴心受压构件的换算长细比

    • C.1 单轴对称截面的换算长细比

      • C.1.1  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的换算长细比应按下列公式

      • C.1.2  单角钢截面和双角钢组合T形截面绕对称轴的换算

      • C.1.3  单轴对称的轴心压杆在绕非对称轴主轴以外的任一

      • C.1.4  无任何对称轴且又非极对称的截面不宜用作轴心受

      • C.1.5  单面连接的单角钢轴心受压构件按第3.2.8条

      • C.1.6  槽形截面用于格构式构件的分肢,计算分肢绕对称

    • C.2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换算长细比

      • C.2.1  双肢组合构件[图4.3.4a)]的换算长细比

      • C.2.2  四肢组合构件[图4.3.4b)]的换算长细比

      • C.2.3  缀件为缀条的三肢组合构件[图4.3.4c)]

  • 附录D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

    • D.1 等截面焊接工字形和轧制H型钢简支梁

      • D.1.1  等截面焊接工字形和轧制H型钢(图D.1.1)

      • D.1.2  按公式(D.1.1)算得的稳定系数大于0.6

      • D.1.3  公式(D.1.1)也可用于等截面铆接或高强度

    • D.2 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

      • D.2.1  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整体稳定系数应按表D.2

    • D.3 轧制槽钢简支梁

      • D.3.1  轧制槽钢简支梁的整体稳定系数,不论荷载的形式

      • D.3.2  按公式(D.3.1)算得的稳定系数大于0.6

    • D.4 双轴对称工字形等截面和H型钢悬臂梁

      • D.4.1  双轴对称工字形等截面和H型钢悬臂梁的整体稳定

    • D.5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的近似计算

      • D.5.1 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,当时,其整体稳定系数可按

      • D.5.2  按公式(D.5.1-1)和公式(D.5.1-

  • 附录E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

  • 附录F 开口下承式钢引桥受压弦杆

    • F.0.1  开口下承式钢引桥的主桁受压弦杆或主梁受压翼缘

    • F.0.2  开口下承式钢引桥受压弦杆或翼缘的侧向稳定性可

  • 附录G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

    • G.0.1 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,对要求严格

    • G.0.2 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、规范执行时,写法

收藏 相似条文

1.0.1  为统一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技术要求,做到安全可靠、经济合理、技术先进、确保质量,制定本规范。